受戒 смотреть последние обновления за сегодня на .
一個正信的佛教徒,除了皈依,我還要受戒嗎?受戒前,我應該要了解什麼呢? 台北道場住持 滿謙法師將告訴你,皈依後,在受戒前,我該如何更進一步了解,受戒的意義。 Q1. 受戒是什麼?為什麼要受戒呢? Q2. 有受戒的人和沒受戒的人,有什麼差別嗎? Q3. 受戒有什麼利益或功德嗎? Q4. 受戒要吃素嗎? Q5. 五戒是哪五戒呢? Q6. 五戒一定要全部都受持嗎?我可以只受一條戒嗎? Q7. 佛教的戒律與世間的法律有什麼不同嗎? Q8. 從事屠宰業或賣酒等事業的人,可以受五戒嗎? Q9. 受戒有年齡的限制嗎? Q10. 沒有受戒和受了戒卻破戒,哪個比較不好? #三皈五戒 #皈依 #五戒 #受戒 #台北道場 #滿謙法師
20220604 -3 你想受戒卻因害怕犯戒而不敢受嗎? 如果一個念頭的違犯,結果很嚴重的話,一個念頭的相應,是不是功德也很大? 福智 真如老師《吾願無悔》第219頁 第二段 00:21 持三十五佛的名號還有後面的儀軌,是對治力,可以對治已經造的惡業。從這樣的角度來說,我們的心到底能不能信?就像我們心裡起一個念頭,比如自讚毀他、說四眾過,這都是菩薩根本墮罪。說四眾過是哪四眾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凡是有戒律的,你說他的過失,都會犯到菩薩的墮罪──為名聞利養故,沒有清淨的動機。 03:44 那麼我問大家一個問題:這樣的墮罪容易成嗎?大家知道犯到一個菩薩戒的根本墮,那不是開玩笑的,是非常沈重、可怕的罪業,非常重的重罪!是不可想像的未來的大苦!可是它怎麼造就的呢?自讚毀他就可以了,就造了;還有說四眾過。 *加入福智月光共學: ►訂 閱 請 按 | 🤍 ►加入 LINE 請按 | 🤍 ►福智月光共學FB | 🤍 *月光共學影片索引 ►影片索引:🤍 ►使用說明:🤍 #福智真如老師 #福智月光共學 #吾願無悔
很多的在家居士都知道,受戒可以說是功德殊勝。 學佛的人理應受戒,發菩提心,行大悲願。 但是不少人由於對不殺生,不飲酒,不邪淫這些戒律的定義跟範圍不太了解。 遲遲不敢受戒。 究竟在家居士應該如何受持五戒,跟菩薩戒這些戒律呢? 我們恭請聖嚴法師來為我們開示。 更多線上課程:🤍
什麼是受戒,佛教徒為什麼要受戒,要受幾種戒? (佛學入門 須知) 戒,是指防止身、口、意三業犯有過失的禁制,是佛教徒必須遵守的,所以,佛教徒出家都要受戒。 佛教的戒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之分。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出家和在家弟子都必須遵守受的。十戒是在五戒之外加上不塗飾香鬘、不視聽歌舞、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不蓄金銀財寶。 佛教徒出家後,不滿20歲的,必須要受持十戒,這樣男子可稱為沙彌,女子可稱為沙彌尼。滿20歲以後,還要受具足戒,也叫大戒。具足戒更為嚴格,比丘戒有250條,比丘尼戒有348條。受具足戒以後,佛教徒才能取得正式僧尼的資格,男子可稱比丘,女子可稱為比丘尼。 傳戒時,在戒壇上一般只宣四重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其餘戒條,都讓受戒者下壇後再學習,稱為學戒。 漢族僧尼由於信仰大乘佛教,所以依大乘佛教的製度,除了需受十戒和具足戒之外,還要受菩薩戒。受菩薩戒時,要在頭頂上用香來燒疤。現在已經廢止了這種習俗。其他民族的僧人在受戒時原來就沒有在頭頂上燒香疤的習俗。 Website: 🤍 Buddhist4U Youtube Channel: 中文:🤍 English: 🤍
2020年12月6日,我在澳大利亚新州佛光山南天寺正式皈依三宝、受五戒、菩萨戒。感恩佛菩萨庇佑,感谢各位大德、师兄的护持。从此以后定当更为精进、勤修证法、守戒自律、利益众生。
淨空老法師-請問犯了根本戒,是否可以再受戒,又犯戒和破戒是一回事還是兩回事?1/2 節錄自~學佛答問(第五十八集)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影片字幕: 梁居士問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請問犯了根本戒,是否可以再受戒,又犯戒和破戒是一回事還是兩回事?」 答:戒是菩提之根本,如果不認真的學戒,你決定不能成就,無論是修學哪個法門,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為什麼不能成就?因戒得定;你不持戒,清淨心決定不能現前,你沒有清淨心,念佛都不能往生,然後你就曉得戒律的重要。 戒律,形式上受不受沒有關係,決定不重要。沒有受過形式戒,我們看到往生的人很多,甚至於還有一些往生的人沒有受過三皈的,他們念佛往生了。那是什麼?形式上沒有受戒,實質上他戒全得到了。所以實質重要,形式不重要。實質上的戒要學,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常常教導我,他非常重視戒律,他教我持戒:「學一條做一條,這一條你就受持了,這是實質的。」 迴向偈、迴向文: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以此功德,迴向盡虛空遍法界眾生,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眾生與我等,皆共成佛道。 願以此功德,消除宿現業,增長諸福慧,圓成勝善根;所有刀兵劫,及與饑饉等,悉皆盡消除,人各習禮讓;讀誦受持人,展轉流通者,現眷咸安樂,先亡獲超升;風雨常調順,人民悉康寧,法界諸含識,同證無上道。 祈求佛力加被,迴向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法界一切眾生消災免難,離苦得樂,同生樂邦! 懺悔文:弟子向無始劫來我的一切怨親債主及因我罪而傷害、殺害的一切眾生表示深深的懺悔!願將我一生所修功德全部迴向給他們及一切眾生。願他們及一切眾生早日離苦得樂,共修佛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面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詞:弟子真誠的感謝諸佛菩薩,一切龍天護法尊神大恩,感謝淨空法師和一切善知識大恩,感謝一切善知識及無始劫來生我養我的六道父母和一切六親眷屬大恩,感謝一切冤親債主大恩,感謝同緣一體眾生大恩,真誠的感謝一切幫助我關懷照顧我及施恩於我的一切眾生!盡此一生老實念佛,求生西方,以示回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恭敬轉載流通 歡迎大家轉貼分享 利益眾生 功德無量 ~~ 南無阿彌陀佛 ... ...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 ◎有關"淨空老法師"主要影音多個最熱門受歡迎鏈接網站☆ ◎ 🤍 ☆
宣講於:2022年六月精進大悲七法會 《正法念處經 地獄品之二》 - 主講者: 上寬下如法師|佛學哲學博士 世界佛教青年僧伽會(WBSY) 會長 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台灣功德山寺 住持 佛教功德山基金會 理事長 中華國際大悲咒水功德會 會長 美國功德山大悲水協會 會長 加拿大功德山寺 住持 香港功德山有限公司 理事長 功德山新加坡 住持 馬來西亞功德山功德會 會長 功德山 日本大悲咒水功德會 會長 功德山 印尼佛教中心 住持 聯合國華盟國際青少年教育理事會 亞太區 主席 Speaker: Master Shi Kuan Ru | Honorary Doctorate Degree in Buddhism President of the World Buddhist Sangha Youth Council 48th Great Master of Linji School of Chan Buddhism Abbot of Gondesan Temple of Taiwan Chairman of Gondesan Buddhism Foundation Chairman of Chunghwa’s International Great Merciful Water Association President of Gondesan Great Merciful Water (U.S.A.) Association Abbot of Gondesan Temple of Canada President of Hong Kong Gong De San Abbot of Gondesan Singapore President of Pertubuhan Penganut Agama Buddha Gondesan Malaysia President of the Japanese Gondesan Great Merciful Water Association Abbot of Gondesan Buddhist Indonesia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Nations Chinese Un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Youth Education Council, Asia Pacific Headquarters #寬如法師主題開示 #寬如法師全球弘法精選 #功德山寬如法師 #寬如法師大悲咒 #寬如法師大悲咒功德與利益 #大學巡迴講座 #精進大悲七 - 按讚、訂閱!推廣佛法,護持佛法,功德無量。 Like and Share! Cultivate infinite merit by supporting Buddhism and spreading the dharma! - ◎相關線上弘法連結 Related websites for Online Preaching: 臉書及粉絲團 Social Media: 【功德山 粉絲團 Facebook - 佛教功德山基金會】 🤍 【寬如法師 臉書 Facebook】 🤍 【大陸新浪微博 Sina Weibo】 🤍 官網 Official Websites: 【佛教功德山基金會 官網 Gondesan Buddhism Foundation】 🤍 【功德山線上護持 官網 Gondesan - online donation】 🤍 雲端弘法/直播: 【功德山雲端弘法電視台 Gondesan Live Webcast】 🤍 佛法影音系列課程: 【YouTube:Gondesan 功德山 寬如法師 】 🤍 【功德山_線上廣播電台podcast】 🤍
在佛陀即将涅槃的时候,弟子阿难问佛:“佛陀在世时,我们以佛为师;当佛陀涅槃之后,我们以谁为师呢?”佛陀说:“要以戒为师。”由此可见,戒律是多么重要!那么佛陀当初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戒律?这些戒律在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这首先要从佛陀当时制定戒律的过程说起。佛陀成佛后的前十二年,没有制定任何的戒律。因为在这十二年的过程当中,没有人去做不如法的事,所以佛陀不需要制定任何戒律。在佛经里面,是用“秋天的水”来形容这十二年的,因为秋天的水清澈、干净,而在这十二年中,佛陀的教法就像秋天的水,每一个人的行为都非常如法,所以佛也就没有制定戒律。 佛陀在其成道后的第十三年开始制定戒律,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并不是佛陀自己想出了僧团中各种各样的规矩,然后制定各种各样的戒律,而是当佛陀身边某一个人的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佛陀才开始制定戒律。在制定戒律的过程中,佛陀考虑到了很多方面:第一,这样的戒律对他们未来的修学有什么帮助;第二,如果这个时候不制定这样的戒律,那么出现的问题对其他人会不会有什么影响……佛陀考虑了很多方面的问题,然后开始制定第一条戒律。于是在佛陀成道后的第十三年,佛教出家人的第一条戒律诞生了,这就是比丘两百五十三条戒中的第一条。从此以后,又陆陆续续制定了很多戒律,并逐步完善。佛教僧团各种戒律的来历就是这样的。 很多人会觉得受戒是一种束缚,所以不愿意受戒。请问堪布,受戒到底是不是一种束缚呢?受戒对于我们修行人,有什么样的好处? 堪布:首先,受戒本身应该不是一种束缚。因为制定戒律要控制和约束的并不是人的正面能力;另外,戒律也不控制日常生活当中正常的娱乐,尤其是不会控制在家人日常生活中正常的娱乐,所以并不能说它是一种束缚。但是,如果一个人受的戒律太多,有可能会对他形成一些压力。 很多人本身想学佛、想皈依,但是因为害怕佛教里面有太多的戒律,怕到时候自己做不好,所以不敢皈依。实际上不是这样。正如刚才所讲,佛教的所有戒律,无论是出家人的、在家人的,还是小乘佛教的、大乘佛教的,都不会控制人的正面能力的发挥,也不会控制尤其是在家人日常生活当中正常的娱乐和工作,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压力。但是,受戒之前要注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为,要衡量清楚自己能够受多少条戒,否则的话,如果受戒太多,有些时候又没有能力做到,一些人就会感到这是一种束缚、一种压力,这是有可能的。 实际上,佛教的戒律,尤其是针对在家人的戒律,不一定要受太多。在家人主要的戒律,是佛教里常讲的“三皈五戒”,其实也只有这五条戒是在家人最根本的戒律。在这五条戒当中,也不是全部要受,能受一条戒就受一条戒,能受两条戒就受两条戒……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受戒。这样的受戒就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不会导致压力,也不会觉得是一种束缚。 那受戒对于我们的修行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戒律对修行人的帮助有几个方面。 佛经中讲,“戒定慧”三学是非常重要的,三者相互之间有因果关系,即慧由定生,定由戒生。所以在“戒定慧”中,最基本的就是戒律。 主持人:戒律是根源。 堪布:对。戒律是基础,是根源。那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呢?比如说一般的凡夫,也就是普通的人,如果没有一个约束,有可能会发生一些负面的行为。这些负面的行为会影响到他的生活,继而会影响他的心情。如此一来,他心里就会有太多的纠缠、内疚,打坐是静不下来的,一打坐,他就会想起这些事情。本来他的修行就不是很好,不容易静下来,然后又发生这么多事情,一打坐,满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些负面的东西,这对他的禅定有很大的负面作用。而通过戒律,把一些负面的行为控制住以后,他再打坐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内疚,心事不多,就容易静下来。所以戒律对禅定有直接的影响,非常重要。由此,戒律也有助于生智慧。 另外,从福报、功德这个角度来讲,持戒的功德是很多和很大的,这个在佛经里面讲得非常多。尤其是与佛陀在世的时候相比,现在是佛教讲的末法时代(也就是指现在的环境和时代受戒比较不容易),如果现在能去受戒、持戒,其功德远远超过佛陀时代受戒、持戒的功德。因为在佛陀的时代,虽然也有很多人有各种各样负面的行为发生,但是那个时候的人的烦恼没有现在这么严重,所以他们持戒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而在现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持戒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人能持戒,这个功德是很大的。所以从功德、福报、善根的角度来讲,持戒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持戒对提升智慧也有一定的帮助。 除此之外,修行人如果持戒持得好,自然就回避了很多世俗的事情、不好的事情,这对他们的修行会有很大的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请问堪布,除了“三皈五戒”以外,在家居士可以受的戒律还有哪些呢? 堪布:戒律可以分为三种,一般来讲就是三坛大戒,居士戒(在家人的戒律),然后就是菩萨戒。三坛大戒一般都是出家人受;在家的佛弟子首先可以受五戒,另外可以受菩萨戒。 在家居士的菩萨戒? 实际上菩萨戒是不分在家、出家的,全部的戒条大家都可以受。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受密宗的密乘戒,密宗有自己的一些戒律,比如其最根本的戒律有十四条。如果在家人有能力的话,这些戒律都可以受。 但是受戒之前要先了解清楚相关知识。比如,菩萨戒有三种不同的层次。从理论上讲,这三种层次的难度是越来越高的,所以我们到底受哪一个级别的菩萨戒,在受戒前做好这个选择非常重要。如果自己认为,最高级别的菩萨戒暂时做不到,那就受中等的或者是简单的,这样也算受了菩萨戒,也很好。另外,密宗也有很多不同的戒律,在这些戒律当中,受哪些戒也可以自己选。但是,密宗的十四条根本戒和五条根本戒,是在灌顶的当下就已经受了的,这个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否去接受灌顶和受戒。 受戒之前先把这些道理弄明白,则戒律不会给大家带来什么压力。所以在受戒之前,我们一定要把所受戒律的相关知识全部学习好,然后再去受戒,这样比较合理。 持人:堪布刚才反复提到,在受戒之前先去了解、学习,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在不给自己增添烦恼的情况下,选择性地受戒,这样会更加如法。 堪布:对。 温哥华慧灯禅修班,慧灯读书会,慧灯助念团,长期招生中,欢迎加入我们和联络 慧灯禅修班报名表:🤍 Website: 🤍 Facebook: huideng van Instgram: huidengvan Twitter:温哥华慧灯小组huidengvan Telegram channel: 慧灯小组温哥华huidengvan Wechat: amydy888 Whatsapp: (+1)7788957768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 #慧灯之光 #佛教
#戒體 #Auspicious如意吉祥 有些人確實有感應--感覺到身體發熱、感覺到身體有光、感覺到真的有這種不可思議的融入,每個人的感應不一樣。但是你只要有信心,守持戒律,這個戒體一定安住,而且得到持戒的功德。 - 特别感谢分享。 喜欢分享好的影片,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多的讯息,喜欢我们的频道立即点击和订阅: 消灾吉祥神咒Mahaugra Dharani mantra 🤍 甘露谱( CC歌词) 🤍 三宝歌 🤍
東方人習慣,把最重要、最好的擺最後,(淨業三福第一層: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感應篇》教訓勝過《弟子規》,《十善業道》勝過《感應篇》,十善要放最後。有十善,才有資格接受三皈,佛門傳授三皈是這個條件。沒有淨業三福第一善,不傳三皈,除非是結緣三皈,不是真實的,結緣,沒有皈依證。 佛法今天衰了,衰在哪裡?入門條件放棄了。現在變風氣,他來求皈依,不合條件,你要不給他皈依,他就生怨恨心,說你瞧不起他,就結怨了。所以求皈依的人還好,就做個結緣三皈,戒就不能傳授。 我跟李(炳南)老師十年,從來沒見過老師勸人受戒,他勸人三皈,不勸人受戒。時間久了,好奇,向老師請教,為什麼不勸人受戒?老師說,受戒容易持戒難,你勸他去受,不能持,破戒了,他有罪,你脫不了關係。換句話說,你不應該勸他。 一定要像章嘉大師教誨,勸人學戒,不勸人受戒,勸人學,戒很重要。照著戒條去做,他告訴我,做到一條就持一條戒。不殺生真正做到,連小動物都不能傷害。積極的,放生,護生,都屬於不殺生這條戒。沒有傷害一切眾生的念頭,包括怨恨的人,所謂冤家對頭,對他都沒有惡意,化解。 如果真正做到了,受戒好,善知識看到,會勸你去受戒。受戒,你有持戒的功德,不受戒,你是行善的功德。這是持戒雙重功德,積善、持戒是對的。 三皈,皈是回頭,依是依靠。我們都受了三皈,但是三皈意思常常忘掉,所以每天早晚課,課誦本最後都要行三皈。現在分享《大經解》開端,我們皈依三寶,提醒自己,分享的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是皈依佛,正而不邪是皈依法,淨而不染是皈依僧,常常要依覺正淨,這是自性三寶。 覺是自性佛,正知正見是自性正,法寶。自性清淨,看到出家人,不想別的,想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出家人對我們就有功德,提醒我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淨而不染。看見、聽到、聞到、嘗到,不放在心上,就淨,放在心上,就被染汙。 佛法講究信解行證,我們有信解,不能沒有行證。行是做到,證是證明,做到了,證明我所信所解,是真實法。世出世間的善法,對世間沒有留戀,統統變成出世間善法,對世間有留戀,就變成世間善法。真的在起心動念之處,一切法從心想生,佛講得一點都不錯。 - 本文節錄自【2012淨土大經科註】478集 - 華藏衛視官網 🤍 Facebook 🤍 YouTube 🤍 LINE 🤍 WeChat ID:hwazan-tv Instagram 🤍
一個正信的佛教徒,當我受戒後,我還需要注意什麼嗎? 台北道場住持 滿謙法師將告訴你,皈依受戒後,還有什麼是我應該要知道的? Q1. 受戒後,我參加法會一定要搭縵衣嗎? Q2. 受戒後,如果破戒了怎麼辦? Q3. 受戒後可以再複戒,那有規定一個人一生可以複戒幾次嗎? Q4. 如果發生一件事情,眼看就要破戒了,當下我該怎麼辦? Q5. 受戒後,見到蒼蠅、蚊蟲、蟑螂,還是會不自覺的去殺,我該怎麼辦呀? Q6. 有人說,破戒比不受戒的果報更嚴重,是真的嗎? Q7. 萬一將來改信其他宗教,會遭天譴嗎? #三皈五戒 #皈依 #五戒 #受戒 #台北道場 #滿謙法師
佛法修學概要001 「佛法修學概要」有六個字。我們先解釋「佛」。 我們說學佛,學佛,那麼佛陀跟我們眾生到底有什麼樣的差別,什麼是佛 陀?可不可以用一個最簡單的方式來做一個定義。 我們看這個釋名。 所謂佛者,梵語佛陀,譯云覺者。如《佛地經論》云:「於一切法,一切 種相,能自開覺,亦能開覺一切有情,如睡夢覺,如蓮花開,故名佛。」 我們把這個經文作一個簡單的消釋。「佛」,原來的印度話叫做佛陀,翻成中文就是覺悟,他是徹底覺悟的眾生。當然這個覺悟就是他心中有智慧,他做 什麼事情,都是先有智慧的判斷,然後才有行動。他有觀照力、誓願力,才有行動。 那麼在《佛地經論》上說,什麼是佛呢?他能夠對一切的法(包括凡夫的雜亂法和聖人的清淨法)、對一切的種相(種就是它的因地,相就是它的結果)——對一切染淨諸法的因緣果報,他自己能瞭解,也能以種種方便法門, 來開導一切有情,使令眾生瞭解。就好像一個人在睡覺當中,迷迷糊糊地醒過來了,如睡夢覺,偏重在破惡;又好像蓮花,打開蓮花,如蓮花開,偏重在生 善。破惡基本上偏重在自力。我們修行有內觀外慈,內在的觀照是破惡,外在的慈悲偏重在生善。 這個地方是說明一件事情,就是說,佛陀也是有生命現象的。我們看到佛 陀的歷史,他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他也是有一個明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也 有眼耳鼻舌身意,也有六根的作用,只是說我們這個明了的心,雖然本體與佛 都是一樣,都是清淨的空性,但是作用不一樣。我們的明了心性比較情緒化, 容易受自己的感覺引導;佛陀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他不受自己的感覺引導, 他是一種智慧的判斷,完全由真理來引導,該怎麼做,他就怎麼做。 這個地方就說明一件事情,好人和道人是不同的。你看外道或者說慈善家, 他們也做很多慈善事業,但是你學了佛法以後,你行菩薩道也做了很多慈善事 業,結果不一樣。為什麼呢?因為一般人做慈善事業,那是一時的感動,他有 惻隱之心,他悲憫眾生,觸動他的惻隱之心,他會做一些利他的事業,這個叫 做善念。善念它是由感覺來觸動的,一定要有外境的刺激,所以他的心是不決 定的,他有時候造善,但是有時候就不一定造善。換句話說,只要你用惡因緣 刺激他,他就造惡。但是,佛法的覺悟就不一樣了,佛法的覺悟,他的斷惡、 修善、度眾生是決定性的:我一定要斷惡,我一定要修善,我一定要度眾生。 我希望,我們淨土宗人慢慢瞭解一個概念,我們心中所發的願是有不同的。 有些人他發願求生淨土,是「我很想要往生」,那麼你這種情況是帶有感情的, 你這個是一時的相應、一時的衝動,你不一定會往生。但如果你是經過佛法的訓練,對三界生死如實地觀察,對極樂世界功德莊嚴如實地了知,而做出一種智慧的選擇,智慧的判斷,你是:我一定要往生,不管什麼情況發生,就算來生給我做國王,通通沒有用,這個就是善根!所以宗教師跟慈善家是不同的, 慈善家是「我很想要做善事」,這是一個慈善家;菩薩的道是「我一定要做善事」。 所以你看,受了戒跟沒有受戒,就是有不同,因為你有戒體。這個包括了你智慧的觀照,包括了你心中的願力——誓願力、觀照力。 所以,我們學佛剛開始可能有些行為跟世間人看起來是相同,但是我們的 內心世界完全不一樣。我們經過教育以後,心中是有觀照力,有誓願力。這個 地方就是說,身為一個佛陀,他的內心是有一種決定的力量的,如睡夢覺,如 蓮花開,因為他已經對宇宙的真理,產生了覺悟了。
答: 基本上不能烧。 这个缦衣你可以送给,像我们出家人是这样,我死了,我的衣服要公开给别人结缘。 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像我们刚出家都是穿往生的,或是已经还俗的衣服他们留下来的。 我们出家人死了一件都不能带走,因为这个是常住的。 在家人,没有这个规定。 但是在家人你可以把这一件五戒缦衣留给子孙。 如果没人要,这五戒缦衣就会放在骨灰塔上面,这是你的加持力。 但是,往往你家里有人修行的话,这个缦衣是对他最大的加持力。
南无谛深大师 须弥山佛国网 🤍 1 福报的构成天地财富资粮 2 解析瞎子摸象 3 有人问见和观有何不同意思 4 有人问修到空的表现是什么 5 有人问目前最适合大众修行的路是什么 6 有人问地藏经中或有地狱或无地狱 7 有人问不同的胎记和痣的缘分和区别 8 有人问没皈依没受戒没有传承能不能看戒看经典 9 有人听说邪淫必堕地狱感到恐惧 10 有人问少许梵行是指什么 11 有人问心里有恶念压不下去属于造业吗 12 什么是业什么是障(首先得知道什么是业然后去忏悔,痴是戒的根本 ) 13 有人问阿鞞跋致和一生补处的含义 14 有人问既然微尘中有很多佛菩萨为什么上香很难遇到菩萨临坛 15 师父祝愿中国能获得新生 妙湛寺联系微信:13589807963 (释智偌,微信名“如少水鱼”) 可申请加入共修群 ,也可申请皈依谛深大师!
製作單位:渥太華佛光山 主講人:永固法師 2022 北美雲來集講壇 - 如常法師 -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追随高僧行脚去 🤍 聯絡郵箱: donationott🤍ibps.org 渥太華佛光山官方網站: 🤍 渥太華佛光山微信公眾平台名稱: OTT 佛光山(微信號:FGS_Ottawa)
第一次皈依受戒的时候,法师有口音,有些话没听明白,重复时念得也不知道对不对,这种情况下能得到戒体吗?
製作單位:渥太華佛光山 主講人:永固法師 聯絡郵箱: donationott🤍ibps.org 渥太華佛光山官方網站: 🤍 渥太華佛光山微信公眾平台名稱: OTT 佛光山(微信號:FGS_Ottawa)
政大【生命探索與宗教文化】通識課程訪談影片 在佛法中,三皈五戒,是戒的基礎。三皈是皈依佛法僧三寶,是我們修行的依據、人生的指標、生命的歸宿。 佛法,是由佛發現的,由僧修持,代代傳承的,故這三寶,是以僧為住持的代表,可尊可貴,因為僧寶傳承佛法,僧人離俗度眾,則又象徵了清淨的出離心和救世的菩提心。 【五戒】: 第一,不殺生。主要是不殺人,其次是不故意殺動物。並不一定要求吃素,能素食當然好,萬一不便也無妨。但望不再以殺生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第二,不偷盜。凡是財物,不論是私人的或公共的,明知非分之財,依然不與而取,皆名偷盜。若在無意中佔了他人的小便宜,懺悔之後,還復清淨。 第三,不邪淫。不是配偶而發生同床而眠的性行為,名為邪淫,這是為了維護個人的健康、家庭的安定、子女的幸福、社會的和諧。現今有同居而不結婚的男女關係,如果持久穩定單純者,也可不算邪淫。不過這不是戒律的條文而是衡量現實社會的情況。 第四,不妄語。主要是指未得謂得、未證謂證的大妄語。犯大妄語的人,目的為博取恭敬、供養,但卻造成知見錯亂,以凡濫聖、是非顛倒,因而造成斷人慧命的因果責任。若是撒謊反而使人得利,則不算說謊,可以是一種方便。但也要十分謹慎,非生命交關,情不得已,不要經常以說謊來達到弘法的目的。商場人士,常以為做生意就非說謊不可,其實不對。現代的商品展售,都講究信實可靠,何用說謊。 第五,不飲酒。這不是根本重戒,而是外圍的遮戒,是為防範腐蝕前面的四戒而設。因為飲酒過量,便易違犯前四條戒。有人以為飲不及醉沒有關係,但在人多場合喝拼酒,或是獨自一人喝悶酒,小則有損健康,大則可能犯罪。為了防微杜漸,最好還是戒酒。現代社會亦應戒除麻醉藥物。 #五戒 #戒律 #佛教 #宗教 #皈依 #三寶 #三皈五戒 #殺生 #偷盜 #邪淫 #妄語 #飲酒
★★★如果想要給小編一點鼓勵或更新設備的話,可以用超級感謝喔★★★ 願本頻道的觀眾安穩寂靜住,危難遠離無,人天往返,直至涅槃 願同梵行者,見聞皆精進,善行皆圓滿,善願皆成就! sādhu sādhu sādhu ★如果留言的問題很久沒獲得解答,或是影片很久沒有上來,麻煩再問一遍,可能漏掉了。 儘量是跟修行有關的。 南傳上座部佛教相關書籍下載:🤍 北部假日禪修:🤍 日期:10/22、11/26 上午8:30至下午5:00 (可中途自由參加、離開) 地點:桃園市桃園區同安街43號6樓。 中部假日禪修:🤍 日期:10/2、11/6 上午8:30至下午5:00 (可中途自由參加、離開) 地點:彰化縣員林市靜修東路112號 南部假日禪修:🤍 日期:10/9、11/13、12/11、1/8 上午8 : 00 至下午 5 : 00 (可中途自由參加、離開) 地點:高雄市三民區義利街37號 更多影片: 憂鬱、憤怒時的看的開示:🤍 禪修相關開示:🤍 佛陀的定義及其特質:🤍 佛陀一天的作息:🤍 護衛經:🤍 *找資料 南傳佛教資料庫:🤍 南傳上座部佛教介紹blog:🤍 寂靜精舍 Santa Vihāra(覓寂尊者fb粉絲專頁):🤍 顯正法藏─佛陀禪法(帕奧禪法)台灣共修會:🤍 阿含經南北對讀:🤍 台大佛學數位圖書館巴利語佛典:🤍 靜樂禪林出版品下載:🤍 雨潤大千:🤍 龍樹林佛書下載:🤍 漢譯南傳大藏經:🤍 法句經:🤍 如實知見網站:🤍 線上論壇: 🤍 🤍 🤍 *找尊者: 🤍 (不過尊者因為在修行,不一定會回覆喔,不介意的話,小編也可以回答基本的問題喔) *想出家:下載這個檔案 🤍 *想供養覓寂尊者:請留言給小編 本文未經尊者審閱、校對,若有錯誤為上傳者的過失
【受戒歌】#蕅益大師。受戒易,守戒難,莫將大事等閒看,浮囊渡海須勤護,一念差池全體殘。理勝欲,便安瀾,把定從來生死關;任他逆順魔軍箭,凜凜孤懷月影寒。作曲編曲演唱:無言。 藕益大師,名智旭,字蕅益,自號八不道人。從所居而曰靈峰。父岐仲,持白衣觀音咒祈子,母金氏,夢大士抱子授之而生,時明萬曆二十七年五月三日。初學儒,以聖學自任,作辟佛論數十篇。十七歲閱蓮池大師自知錄敘及竹窗隨筆,取論焚之。二十歲喪父,讀地藏本願經發出世之心,日誦佛名。天啟二年三夢憨山,時憨山在曹溪,不能往從,從憨山之徒雪嶺剃度。晚住靈峰,生平著述合有四十餘種,順治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寂,壽五十七。嘗曰:生平行履,百無一長,獨有大菩提心,忘身為人,舍己從人,為堪質之於三世慈尊者。見靈峰宗論。
About Master Jun Hong Lu: 🤍 About Guan Yin Citta: 🤍 🤍 观世音菩萨心灵法门 卢台长官方博客: 🤍lujunhong2or.com 初学者须知 🤍 “观世音菩萨心灵法门”,是末法时期观世音菩萨为救众生之苦,应世而生的殊胜法门。心灵法门是以应用“念经、许愿、放生”三大法宝,通过如理如法的修心修行,及早还清业障,从而迅速改善命运。如今,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全球已有超过七百万佛子通过修学心灵法门,成功化解今生前世的各种冤结,解决生活中疾病、婚姻、事业、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可谓消业最快见效最明显的方便法门。 Master Jun Hong Lu is the World Renowned Chinese Buddhist Leader and World Peace Ambassador. Master Lu is well known internationally for his work in promo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orld Peace and helping people through Buddhist Teachings. In merely a few years, there are over 10 million people following Master Lu’s teachings with the spirit and compassion of Mahayana Buddhism. Guan Yin Citta Dharma Door belongs to the Mahayana Buddhist tradition. It encourages people to recite Buddhist scriptures (sutras and mantras) on a daily basis, practise life liberation (that is, saving the lives of beings destined for slaughter), and make great vows to help more peopl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se three “golden practices”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mproved physical and mental well-being. Three Golden Buddhist Practices of Guan Yin Citta Reciting Buddhist sutras/mantras: Guan Yin Citta believes that reciting Buddhist sutras and mantras on a daily basis helps one benefit from the blessings of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Recitation will not only help eliminate one’s negative karma; it will also bring strength, wisdom and inner peace, so that one can overcome all kinds of obstacles. The three major sutras and mantras recited by Guan Yin Citta followers are: the Great Compassion Mantra, the Heart Sutra, and the Eighty-eight Buddhas Repentance. Practising life liberation: that is, Release of animals, especially those in grave danger of being killed, is a popular practice performed by all schools of Buddhism. Guan Yin Citta believes that setting animals free helps one cultivate compassion towards all beings, and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that all living beings are all interdependent. Making great vows: When one makes a vow, he or she will be motivated to fulfill the vow. The vow then becomes very strong energy; it can overcome countless obstacle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when one makes a vow out of compassion. Seeing the suffering and hearing the cries of sentient beings, Bodhisattvas bring forth immense compassion and vow to benefit all sentient beings.
►訂閱頻道│🤍 ►上一集│購買靈骨塔跟祭祀祖先的意義何在?🤍 老一輩都說坐月子就是要麻油燒酒雞補身?!茹素受戒的月子媽媽該怎麼補身體呢? - 感謝您對「與善知識心靈對話」節目的熱愛與支持! 我們新增加了這個交流平台,讓大家盡情提出有關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無論您有沒有學習佛法,都歡迎喔~ 提問網址:🤍 若您有佛法上的疑問,請上「福智僧團全球資訊網-請問法師」專區 🤍 - ►贊助澈見│🤍 ►澈見電視台粉絲專頁│🤍 #福智 #福智僧團 #澈見 #三淨肉 #吃素學佛 #坐月子
#仁山法师 #微视频 #净土宗 #佛法 #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 📿 欢迎参加我们的线上活动,请看: 🤍 📚净土资源: 🤍 ☸️ 联络方式: ✅ Gmail: amitabhaplb🤍gmail.com ✅ Instagram: 🤍 ✅ Facebook: 🤍
📚 《受戒》為什麼說人的慾望千萬不能被壓抑?. 👉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每日更新! 聽更多好書:🤍 #受戒 作者: 汪曾祺 分類: 文學與小說 正體: 受戒 简体: 受戒 推薦指數: ⭐️⭐️⭐️⭐️⭐️ “當了沙彌尾跟別的和尚有什麼不同?” “沙彌頭,沙彌尾,將來都能當方丈。現在的方丈退居了,就當。石橋原本就是沙彌尾。” “你當沙彌尾嗎?” “還不一定哪。” “你當方丈,管善因寺?管那麼大一個廟?!” “還早哪!” 劃了一氣,小英子說:“你不要當方丈!” “好,不當。” “你也不要當沙彌尾!” “好,不當。” 又劃了一氣,看見那一片蘆花蕩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槳放下,走到船尾,趴在名字的耳朵旁邊,小聲地說: “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說話呀!” 明子說:“嗯。” “什麼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聲地說:“要!” “你喊什麼!” 明子小小聲地說:“要——!” “快點劃!” 英子跳到中艙,兩隻槳飛快地劃起來,劃進了蘆花蕩。 📚 未讀之書, 未經之旅。 這裡是ONEBOOK壹書, 每日為您讀一本好書, 用簡短的時間感受讀書的快樂。
●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 淨空法師佛學答問精選:受戒後又捨戒會影響往生嗎;能彌補嗎? 問:有一位出家師父叫我受五戒,因顧慮工作難持,師父說如做不到,可以遮戒、捨戒後然後再受,受持後終再因工作捨戒,之後看書中說,受戒後捨戒或犯戒,戒體已壞功德難生,他問戒體壞了,影響往生淨土嗎?影響修行嗎?可有辦法彌補? 答:我剛才講了,一切都要從《弟子規》做起,從《弟子規》、從十善業,這樣你就有基礎了,像五戒,我們用我們這個大樓做比喻;《弟子規》是第一層,十善業是第二層,五戒是第三層。 你看看前頭兩層沒有,你哪來的第三層?你這才曉得《弟子規》重要。你有《弟子規》、有十善業,沒有五戒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有三輩九品,你真正學得好,品位也是往上提升,所以一定要真學,不要好高騖遠。 過去我們李老師,他在台中創辦佛教蓮社;台中佛教蓮社非常興旺。我跟他認識的時候,他在台中已經十年了。那個時候台中蓮社的蓮友將近二十萬人,所以很興旺;大家都跟他學佛聽他講經,他老人家一生勸皈依不勸人受戒,皈依你跟佛結個緣;你要勸他受戒,他要是做不到犯戒,你要背因果責任。是你勸他的,這個事情不能幹。 受戒一定要自己發心,不能人家勸你就去幹。你要受不了的時候,將來你有罪他也有過失。 所以老師一直教我們,這一生勸人只可以勸人皈依,不能勸人受戒。現在我們學佛這麼多年,我學佛五十四年了,講經也四十七年了,對於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暸,如果不從《弟子規》下手,沒有門可以入,真正想入門一定從《弟子規》下手,你這一生才會有成就,離開《弟子規》什麼成就都沒有;像蓋房子一樣,《弟子規》是基礎。沒有基礎哪能往上蓋? (本檔皆恭錄自老法師歷年佛學答問專集中精要擷取) (影像檔及文字檔皆歡迎複製引用,唯不可更改內容及作為營利使用) 《迴向偈》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迴向冤親債主。護法龍天。歷代祖先。累世父母。法界有情一切眾生 《願》 祈願所有觀此影音檔者。皆盡除一切業障。於此世必定往生極樂世界見彌陀慈父 《慈雲懺主淨土文》 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台,來迎接我。 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中國第一位受戒的僧人 三國曹魏時期,河南一戶朱姓貧寒之家誕生了一位嬰兒,取名為朱士行。十幾歲即在洛陽白馬寺出家。 這個時期,佛教因具足了佛法僧,而有了更廣泛的傳播,但當時出家人只是「剃髮」、「染衣」,以示與俗人有別,並沒有受戒之說。 西元250年,天竺僧人曇河迦羅從印度來到洛陽,帶來了佛教的戒律,在白馬寺設立戒壇,白馬寺舉行了中國佛教史上第一次傳戒法會。 當時很可能是一些僧人集體受戒,但唯有朱士行登壇受戒之事被記載下來,因此,朱士行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位正式受比丘戒的漢族僧人。 #佛教傳入中國後的第一座佛寺 #白馬寺 - 隨喜訂閱並按小鈴鐺提醒,感恩大德們發心訂閱🙏 🟦FB:🤍 🟩LINE🤍:🤍 🟥官方網站:🤍
2022.09.04 講者:上法下藏和尚。 台灣楠西萬佛寺住持。 傳持天台第四十六代沙門。 台灣宗教聯合會執行長。 【最新「僧伽林萬佛寺」APP上線公告】 適合手機或平板 ,安卓和ios 系統皆有,下載網頁: 🤍 Speaker: Ven. Fatzang Shih Abbot, Wanfo Buddhist Monastery, Tainan, Taiwan The Forty-sixth Generation Lineage-Holder in the Tiantai Lineage Chair, Taiwan United Religions Organization #法藏和尚#法藏法師#僧伽林 按讚、訂閱、分享,按小鈴鐺! 推廣佛法,護持佛法,功德無量。 Like and Share! Cultivate infinite merit by supporting Buddhism and spreading the dharma! - ◎相關線上弘法連結如下 Related websites for Online Preaching: 臉書及粉絲團 Social Media: 【僧伽林僧團 粉絲團 Facebook: Sangha Forest Buddhist Order】 🤍 【法藏比丘的非思不可 粉絲團 Facebook: Bhikkhu Fatzang’s Contemplation Musts on Buddhism】 🤍 【大陸新浪微博 Sina Weibo】 🤍 官網 Official Websites: 【楠西萬佛寺官網 Wanfo Buddhist Monastery】 🤍 【善緣慈善會官網 Wholesome Charity Fund】 🤍 佛法影音系列課程 : 【YouTube僧伽林頻道 Sangha Forest Buddhist Order】 🤍 【大陸優酷網站:僧伽林優酷頻道的視頻 Youku:Sangha Forest Buddhist Order】 🤍 運用本頻道的授權公告 Public announcements for the copy righted contents and the use of materials on this channel: All rights reserved. 1. 歡迎對本頻道的原創內容,進行非商業且善意的連結分享。 Sharing of original content(s) from this channel by non-commercial parties are welcomed if only for fair use and the purposes of education, sharing of Buddhism ideas,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etc. 2. 禁止未經授權,即對本頻道的原創內容,進行任何的擷取、剪輯、拼接、再詮釋、再配音或再配非影片內容的字幕等行為。 All rights reserved prohibiting any unauthorized alteration and modification to any parts of content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pirating, exploiting, selecting, editing, interpreting, sound dubbing, audio or image alternation/replacement, and captioning that mismatch the original contents, message, and materials, etc.
20201212- 5 【因果故事】 受戒得到護法神的守護嚇跑鬼神,注意!還是會被護法神拋棄 受戒的威力,大到無法想像,即使持戒持得不完整,還可以嚇跑鬼神,可是這樣做被護法神拋棄就… 連不完整的持戒功德,都可以威震鬼神。 《佛說戒消災經》大藏經 *加入福智月光共學: ►訂 閱 請 按 | 🤍 ►加入 LINE 請按 | 🤍 ►福智月光共學FB | 🤍 *月光共學影片索引 ►影片索引:🤍 ►使用說明:🤍 #福智真如老師 #福智月光共學 #因果故事
如何發心受戒納受戒體 (講 義) 2019/5/5加拿大多倫多 甲一題前概說 甲二正示內容-乙一總說戒有四科、乙二別明大小受法 甲三總結勸修 甲一題前概說 《佛遺教經》云:「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又云:「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波羅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是故比丘,當持淨戒,勿令毀缺。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之所住處。」 甲二正示內容 二 乙一總說戒有 四科 一立教本致 《四分律隨機羯磨疏》云:「戒是警意之緣也。以凡夫無始隨妄興業,動與妄會,無思返本;是以大聖樹戒警心,不得墮妄,還淪生死。」 (第二頁) 二略示行相 《四分律行事鈔》云:「今略指宗體行相,令後進者興建有託。」 又云:「但戒相多途,非唯一軼。心有分限,取之不同。若任境彰名,乃有無量。且據樞要,略標四種:一者戒法。二者戒體。三者戒行。四者戒相。」 三正明四科 (一)戒法 《資持記》云:「聖人制教名法。」 《行事鈔》云:「戒法者。語法而談,不局凡聖。直明此法必能軌成出離之道,要令受者信知有此。」 《羯磨疏》:「問:人皆知受,所受是何?答:相傳解云:受名聖法。由此法故,奉敬守護,淨如明珠,能為聖道作基址故。」 (二)戒體 (第三頁) 《資持記》云:「納法成業名體。」 《行事鈔》云:「戒體者。若依通論,明其所發之業體。今就正顯,直陳能領之心相。謂法界塵沙二諦等法。以己要期,施造方便,善淨心器必不為惡。測思明慧,冥會前法。以此要期之心,與彼妙法相應。於彼法上有緣起之義,領納在心,名為戒體。」 《行事鈔》云:「所言作者。如陶家輪動轉之時,名之為作。故雜心云:作者,身、動身方便。 又云:言無作者:一發續現,始末恒有。四心三性,不藉緣辦。故雜心云:身動滅已,與餘識俱,是法隨生,故名無作。成論無作品云:因心生罪福,睡眠悶等,是時常生,故名無作。」 《羯磨疏》云:「由有本種熏心。故力有常,能牽後習。起功用故,於諸過境,能憶能持能防,隨心動用,還熏本識,如是展轉能靜妄源。若不勤察,微縱妄心,還熏本妄,更增深重。」 (三)戒行 《資持記》云:「依體起護名行。」 《行事鈔》云:「戒行者。既受得此戒,秉之在心。必須廣修方便,撿察身口威儀之行。克志專崇,高慕前聖。持心後起,義順於前,名為戒行。」 《戒本疏》云:「作法捨中,具緣有五:初是住自性者。二所對人境。如多論云:若無出家人,隨得白衣外道相解者,成。三有捨心。四心境相當。如律,中邊不領,前人不解,並不成捨。五一說便成。」 (四)戒相 (第四頁) 《資持記》云:「為行有儀名相。」 《行事鈔》云:「戒相者。威儀行成。隨所施造,動則稱法,美德光顯,故名戒相。」 乙二別明大小受法 一、聲聞戒受法 見《在家備覽》p.24-宗體篇-戒法門-第三項 預習發戒 二、菩薩戒受法 得受資器-有感戒之善-菩薩種性、發菩提心,無障戒之惡-七逆十重 受法-諸佛菩薩現在前受、依先受菩薩戒法師前受、於佛菩薩形像前自誓受 (第五頁) 失受-故捨大菩提心、於人前故意發起棄捨語言,亦爾。 犯重戒-破-若以上品纏犯,隨所犯支失之。汙-若中下纏,唯汙不失。 問:上依瑜伽論云:二緣失受。若依本業經云:菩薩戒有受法而無捨法,有犯不失,盡未來際。二說互異,豈不相違?答:不相違也。若論種體,一熏永在;若言功能,或違緣失。以體從功,故論云捨戒;以能從體,故經云不失。 △發菩提心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菩菩提心-增上意樂-大悲心-悅意慈-報恩-念恩-如母有情-平等心 △舉因果以細勸 《羯磨疏》云:「是故行人,常思此行,即攝律儀,用為法佛清淨心也。以妄覆真,不令明淨。故須修顯,名法身佛。」 (第六頁) 又云:「以妄覆真,絕於智用。故勤觀察,大智由生,即攝善法,名報身佛。」 又云:「以妄覆真,妄緣憎愛,故有彼我生死輪轉。今返妄源,知生心起。不妄違惱,將護前生。是則名為攝眾生戒。生通無量,心護亦爾。能熏藏本,為化身佛。隨彼心起,無往不應,猶如水月,任機大小。」 ○始終戒要《濟緣記》 眾生識體 本自清淨 離諸塵染 由妄想故翻成煩惱 本來自在 具足方便智慧威神德用 由妄想故翻成結業 本來平等 無有彼此愛憎差別 由妄想故翻成生死 今欲反本故立三誓 一者斷惡誓 受攝律儀戒 修離染行 趣無作解脫門 復本清淨 證法身佛 名為斷德 二者修善誓 受攝善法戒 修方便行 趣空解脫門 復本自在 證報身佛 名為智德 三者度生誓 受攝眾生戒 修慈悲行 趣無相解脫門 復本平等 證應身佛 名為恩德 (第七頁) 故知初受圓發三誓,隨中奉持圓修三行,成因感果圓證三身。三誓即是三聚三身,三聚亦即三身三誓,三身亦即三誓三聚。心佛無差,因果不二。能如此者,始名圓戒,是波羅蜜,即究竟木叉也。是知行人,若發此心,若獲此體,當知即是三佛之種。如何自輕,不加珍敬!」 △行菩提心 《靈峰宗論》:「二死大海,戒為舟楫。欲受戒品,尤以發菩提心為本。 蓋菩提心,正出世戒體。 大小律儀,則菩提心之相也。 發出生死心,降伏愛見,是聲聞戒體。 發上求下化心,自調調他,是大乘戒體。 發生佛體同平等普度心,是最上乘戒體。 既發心已,專精護戒,微細無虧,即三乘正行也。 持戒不發心,止得世閒樂果。發心不持戒,難免三塗苦輪。 故須本末兼舉,始終一致,方能保任解脫,名波羅提木叉。 不然,有目無足,有足無目,何能速到清涼池哉。」 (第八頁) 《瑜伽師地論》〈戒品〉:「云何菩薩一切戒?謂菩薩戒略有二種:一在家分戒。二出家分戒;是名一切戒。 又即依此在家出家二分淨戒,略說三種:一律儀戒。二攝善法戒。三饒益有情戒。 律儀戒者,謂諸菩薩所受七眾別解脫律儀。即是苾芻戒、苾芻尼戒、正學戒、勤策男戒、勤策女戒、近事男戒、近事女戒。如是七種,依止在家出家二分,如應當知;是名菩薩律儀。 攝善法戒者,謂諸菩薩受律儀戒後,所有一切為大菩提,由身語意,積集諸善,總說名為攝善法戒。 云何菩薩饒益有情戒?當知此戒略有十一相,何等十一? 謂諸菩薩,於諸有情,能引義利,彼彼事業,與作助伴。 於諸有情,隨所生起疾病等苦,瞻侍病等,亦作助伴。 又諸菩薩,依世出世種種義利,能為有情,說諸法要。先方便說,先如理說,後令獲得彼彼義利。 又諸菩薩,於先有恩諸有情所,善守知恩。隨其所應,現前酬報。 又諸菩薩,於墮種種師子虎狼、鬼魅、王賊水火等畏,諸有情類,皆能救護,令離如是諸怖畏處。 (第九頁) 又諸菩薩,於諸喪失財寶親屬,諸有情類。善為開解,令離愁憂。 又諸菩薩,於有匱乏資生眾具諸有情類,施與一切資生眾具。 又諸菩薩,隨順道理,正與依止,如法御眾。 又諸菩薩,隨順世間,事務言說,呼召去來,談論慶慰,隨時往赴,從他受取飲食等事。以要言之,遠離一切能引無義違意現行,於所餘事,心皆隨轉。 又諸菩薩,若隱若露,顯示所有真實功德,令諸有情歡喜進學。 又諸菩薩,於有過者,內懷親昵,利益安樂,增上意樂,調伏訶責,治罰驅擯。為欲令其出不善處,安置善處。 又諸菩薩,以神通力,方便示現那落迦等,諸趣等相,令諸有情厭離不善。方便引令入佛聖教,歡喜信樂,生希有心,勤修正行。」 甲三總結勸修 《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眾生若不護持禁戒,云何當得見於佛性?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後乃見;因見佛性,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製作單位:渥太華佛光山 主講人:永固法師 聯絡郵箱: donationott🤍ibps.org 渥太華佛光山官方網站: 🤍 渥太華佛光山微信公眾平台名稱: OTT 佛光山(微信號:FGS_Ottawa)
观音山 2020全球直播《妙法莲华经》暨八关斋戒 祈福除障大法会 「祈福回向卡」开放登记中➤ 🤍 随喜供养传法(传戒) 金刚上师➤🤍 ▍恭请慈悲 龙德上师主法八关斋戒,全球僧俗七众弟子共同回向。 ◆法会时间:2020年12月20日(日)早上8:30~-晚上7:30(GMT+8) ◆主办单位:观音山 中华大悲法藏佛教会 法会首度开放全球直播,敬邀全球善信法友同沾法益─法会全程提供在线经文字幕,完整恭诵圆满一部《妙法莲华经》功德广大不可思议。 一、免费登记索取《妙法莲华经》 ➤ 🤍 本经典依照《大正新修大藏经》正规校勘、严谨编排。符合十方善信法友需求:最适合诵经的大字体及经文难字注音、是念诵最佳版本,欢迎索取读诵,获福无量。 二、随喜助印精装版《妙法莲华经》 ➤ 🤍 「一世利人以言,万世利人以书。」贵在流通于天下后世。助印可与十方大众结善缘,福慧增长,招感诸事吉祥。敬邀您一同助印精装版《妙法莲华经》1000册。观音山将于2021年1月1日《妙法莲华经》祈福满愿大法会,恭请慈悲 龙德上师主法回向助印此经之功德,邀请您把握难得因缘随喜助印,福不唐捐。 三、「祈福回向卡」参加办法 ➤ 🤍 ❶可为现世亲友、公司行号、合家、个人,或先亡祖先、冤亲债主、无缘水儿、地基主等登记「祈福回向卡」,于佛前领受加持,蒙受法益。 ❷亦可为所求能满愿而回向(例:尤吉祥之○○升迁考核过关。刘福气做心导管手术顺利) 【祈愿回向文】 您可以于佛前或心中默念以下回向文: 弟子○○○为○○○(登记对象),登记2020全球直播《妙法莲华经》暨八关斋戒 祈福除障大法会○○○元,回向○○○(或个人祈愿)。 ▍经中之王─《妙法莲华经》之功德略述 古德云:「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在《妙法莲华经》的经文字句中不断地重复强调此经的功德殊胜,灵感无比。 今摘录经中部分经句如下,愿闻者生大信心,授持读诵《妙法莲华经》。 ❶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❷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❸「药王今告汝,我所说诸经,而于此经中,法华最第一。」尔时佛复告药王菩萨摩诃萨:「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 此经之功德殊胜广大,无法可用世间数字量测说明,想要快速累积功德,成就解脱道者,应该多读诵,一切的灵妙皆在经中,不可言说。 ▍何谓八关斋戒 「关」是「禁」的意思,就是指关闭众生流转生死的门,这里需要关闭八项:杀、盗、淫…等八种罪过,在这一日的受戒中不能违犯,称为八关。 「斋」,意为「不非时食」,正午用过药石后,不可再吃东西(治病药物例外)。 八戒中,前七条为「戒」,后一条过午不食为「斋」,合称为八关斋戒。 /八戒条简述如下/ ❶不杀生:不故意杀害有生命的众生,如人、动物、小昆虫及堕胎。 ❷不偷盗:对于一切财物,乃至一草一木,非自己所有而取,或是不论用任何手段,如骗取、强夺、霸占等皆算是偷盗。 ❸不淫欲:凡与男女两身相和合,皆称为淫。受八关斋戒时,要禁止正淫,也就是正当的夫妻关系也不可以。 ❹不妄语:不说谎、搬弄是非、恶口骂人,危害到他人。 ❺不饮酒:不喝酒,乃至于不劝人喝酒、不入酒家、不思念饮酒。(喝酒会使人神智昏昧,来世招感愚痴的果报) ❻不着香花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广泛来说,凡脂粉、香水、香膏、口红、耳环,包含一切饰品、色彩鲜艳的衣服,及唱歌跳舞、赌博等,皆不可以。 ❼不坐卧高广大床:舒适柔软的高广大床,会让人心生淫念,所以不适合坐卧。 ❽不非时食:即过了日中之后,除了喝水(或无颗粒的流质),不再吃任何食物。 /经典摘要 八关斋戒无量功德/ ❶《无量寿经》云:「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❷《十善戒经》云:「持此八戒受斋功德,不堕地狱,不堕饿鬼,不堕畜生,不堕阿修罗,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盘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请转法轮。」故此八戒,又称八种胜法,福报优厚。 ❸《优婆塞戒经》云:「受持八关斋戒,除五逆罪,其他一切罪,悉皆消灭。」 ❹《优婆塞戒经》云:「凡是斋日,悉断诸恶罚戮之事。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斋者,是人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乐。」 ❺〈增一阿含经‧高幢品〉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成八关斋者,欲求生四天王上,亦获此愿,持戒之人,所愿者得。欲求作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 ❻《住处经》云:「恒河等五大河以及大海之水以瓶可量,守持八关斋戒之功德不可量。于阿罗汉前供养珍宝之功德与之相比,百分不能及一、乃至千百万分亦不能及一。」 ►更多相关开示 慈悲 龙德上师【佛教八关斋戒】系列开示 🤍 【竭诚邀请您护持观音山弘法圣业】 👉 🤍 让更多人改变命运得妙智慧! ▍慈悲 龙德上师教你如何活在当下!面对生死,是我们生命中必学的一堂课。 📣听的佛法开示–播客Podcast 「生死思辨」: 🤍 「烦恼,OUT!难题有解」🤍 ▍观音山 中华大悲法藏佛教会 全球信息网: 🤍 吉祥洲LINE🤍: 🤍 吉祥洲Telegram:🤍 ▍订阅观音山YouTube频道 观音山法藏:🤍 观音山 素食料理简单做:🤍 ▍追踪观音山 法藏吉祥洲-好文分享 Facebook: 🤍 Instagram: 🤍 ▍追踪观音山 素食料理简单做Facebook粉丝专页 🤍 ▍联络观音山 电话:+886 4 22053818 地址:台中市北区忠明路424号14楼之2 运用本频道的授权公告 1.欢迎对本频道的原创内容,进行非商业且善意的连结分享。 2.禁止未经授权。即对本频道的原创内容,进行任何的撷取、剪辑、拼接、再诠释、再配音或再配非影片内容的字幕等行为。 #龍德上師佛法直播 #龍德上師講法 #龍德上師 #龍德嚴淨仁波切 #確吉蔣稱上師 #確吉蔣稱仁波切 #觀音山龍德上師 #觀音山龍德嚴淨仁波切 #尊貴龍德上師 #慈悲龍德上師 #觀音山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 #觀音山佛教會 #龙德上师佛法直播 #龙德上师讲法 #龙德上师 #龙德严净仁波切 #确吉蒋称上师 #确吉蒋称仁波切 #观音山龙德上师 #观音山龙德严净仁波切 #尊贵龙德上师 #慈悲龙德上师 #观音山中华大悲法藏佛教会 #中华大悲法藏佛教会 #观音山佛教会 #GuanYinShanLungDuRinpoche #LungDuRinpoche #GuruChokyiGyetshen #龍徳グル龍徳厳浄リンポチェ #中華大悲法蔵仏教会 #観音山 #龍徳厳浄